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所以,学习了解书法就是在直接与中国文化对话。
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呢?正是因为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
书法传承几千年,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所以欣赏书法,要看他的用笔,看他的整体画面的布局构成,墨的干湿浓淡的处理。
书法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书法家的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
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作品,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作品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亦可称为是对书法作品的一种再创造。
张灵先生的作品诸体皆善,尤精行草。品先生书法,总透着一股简淡萧散之气,似漫不经意,实则以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其笔力遒劲浑厚透出晋人遗风,其结字古雅拙朴不乏无量行书之影,其线条老辣苍劲如老树枯藤,其墨韵浓淡枯湿相宜得彰,章法空灵清新。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详情
先生书艺的奇妙之处,关键在于他的用笔。先生运笔时中指总是微微拨动笔杆,并将注意力时刻放在中指上,如此写出的线条具有顿挫转折,波磔相生,极具质量感和厚重感。先生书写的每一根线,笔致清晰,笔笔见笔,起落有致,繁简轻重,力透纸背,随其运笔的挥动而生发出笔与笔之间浓淡、黑白、疏密、虚实相互之间的变幻。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详情
近十多年来,先生临古之余,仍致力于儒学、禅学及周易老庄的研究之中,书禅同修,境界高远。细品其作,笔墨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褪尽铅华而见醇真,透着祥和宁静的禅意,唯其如此,方能写出“我”心自在。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详情
如苏轼评论智永书法时说:“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这种在书法艺术中落落独往、矫矫不群的表现,其实就是先生人格精神的迹化,也是其书法作品生命之所在。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详情
张灵,江西高安人。字敏之,号苦吟斋主,别署江右梦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7年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92年加入),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2011年2月当选),江西省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宜春市(地级市)书协副主席,高安书法院院长。
/ 02 /
艺术履历
Artistic resume
展览及获奖
1985年-1995年间,在《江南诗词》、《诗词报》、《东城赤壁诗词》、《中州诗词》、《江西诗词》、《梁苑诗词》等诗词专业报刊上发表格律诗词百余首,并被收入《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日当代千家诗》、《中国翰园碑林诗词选》、《江南诗词选》等诗词专集。
自1991年以来,近二十次入选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重大展览。2008年被中国书协评为先进个人;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获奖、参展、参演、出版或发表作品的名称 | 时间 | 主办单位、出版或刊物的名称 | 获奖等级 |
首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 1991年 | 中国书协 | 入展 |
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军书法大赛 | 1993年 | 中国书协、总政治部 | 优秀奖 |
“万家乐杯”全国书画大赛 | 1993年 | 中国文联 | 优秀奖 |
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 1994年 | 中国书协 | 入展 |
全军两用人才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 | 1994年 | 总政治部 | 三等奖 |
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 | 1995年 | 中国书协 | 入选 |
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 1995年 | 中国书协 | 入选 |
中国近现代书画展 | 1997年 | 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学术交流中心 | 入展 |
世界华人书画展 | 1998年 | 中国书协等 | 入展 |
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 | 1998年 | 中国书协 | 入展 |
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 1999年 | 中国书协 | 入展 |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 | 2000年 | 中国书协 | 入选 |
第十二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 | 2001年 | 中国书协 | 获奖 |
江西第二届青年书展 | 2001年 | 江西省书协 | 一等奖 |
“敦煌杯”全国书法展 | 2003年 | 中国文联、中国书协 | 入展 |
全国书画小品展 | 2003年 | 中国文联、中国书协 | 入展 |
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书法大展 | 2005年 | 西泠印社 | 入选 |
“岳安杯”首届国际书法作品展 | 2005年 | 中国书法研究院 | 获奖提名 |
“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 | 2005年 | 中国书协 | 入选 |
全国第四届特奥会书画大展 | 2006年 | 中国书协、中国美协 | 铜奖 |
“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 | 2006年 | 香港书谱出版社、 中国书法杂志社等 | 入展 |
西泠印社首届手卷、首届扇面书法展 | 2006年 | 西泠印社 | 入选 |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 2008年 | 中国书协 | 入展 |
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家进万家先进个人 | 2008年 | 中国书协 | |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展 | 2009年 | 中国书协、中国美协 | 入展 |
五台山申遗─—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 | 2009年 | 中央数字电视书法频道凤凰卫视等 | 入展 |
首届全国手卷书法展 | 2011年 | 中国书协 | 入展 |
中国·中部六省书法作品展 | 2011年 | 中国书协 | 入展 |
全国第三届隶书书法展 | 2012年 | 中国书协 | 入展 |
第四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 | 2012年 | 香港书谱社 | 入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