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藏家与艺术家的关系
收藏家与艺术家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没有艺术家,就不会有收藏家这样的说法
没有收藏家,艺术家的艺术之路可能很难维持
收藏家与艺术家
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优秀的收藏家,可以托起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优秀的艺术家也让收藏家收获满满
市场上也流传很多这样的故事
大家最熟悉的"梵高"
生前郁郁不得志的梵高,在死后才被人发现
推向市场后
才有了现在一幅几个亿的价格与市场知名度
2收藏家与艺术家之间有什么问题
虽然收藏家与艺术家是相辅相成的
有很多收藏家成就了一位艺术家
艺术家也成就了很多收藏家
但是
我们也会听到很多反面的例子
很多收藏者高价收藏的某位艺术家的作品
过几年价格一直在下跌
或者是
经过几年的收藏经验,发现自己手里的作品很差
这些问题不是个例,市场流传一句话“收藏家都是买出来的”,很多艺术爱好者,画几十上百万“收藏”一堆作品后,才慢慢的从中提高了“眼力”。
这样听起来就很心酸的一句话:问题出在哪里?
1,艺术家面对市场,总是妄想卖出“天价”
2,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3,收藏者“盲目跟风”
4,艺术家应付收藏者,“走市场”的作品都很差
5,“炒作”风气盛行,艺术品不能走向大众
以上几个问题点,是笔者针对这么多年的市场经验,以及众多收藏爱好者反馈中总结出的几个问题。
中国有着庞大的艺术市场,艺术爱好者与收藏者有很多,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市场及各具特色的艺术家,95%以上并没有专业的艺术及收藏知识。所以很多艺术家及艺术机构,瞅准这个时机,将市场价格炒的高高的,等着鱼儿自动上钩。
有了几个“成功案例”,其他人就要“有样学样”,价格标的越高越好,翻个十倍已经是手下留情。
而收藏者,因为之前市场的不透明和信息的闭塞,不了解真实情况,只能乖乖买单,花大价钱买一幅画已经不算什么,很多人花大价钱买到手里的都是一堆假画。
而近几年,市场慢慢冷静,没有之前的火热,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画家走市场,因为价格的降低,开始应付藏家与市场,作品质量一落千丈!
应付市场就是应付自己的艺术之路
进入互联网的大时代
信息可以在一夜间发散
艺术家现在提供的应付作品
就是在应付自己的艺术之路
4收藏应该怎么样选择?
现在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面对这么多问题
收藏者应该怎么样去选择?
首先,收藏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艺术品仿佛有魔力一样,让人如痴如狂?
1,收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收藏艺术品不仅是因为他的价值和带来的精神层面享受,更重要的是艺术品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2,收藏艺术品的物质层面
盛世藏书画 乱世藏黄金”,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流通于艺术市场,在当今社会因为全民经济的提高,艺术品市场一直是非常火热
3,给与下一代的文化记忆
很多收藏者收藏艺术品,除了以上因素。很多是要作为一种文化与物质的传承留给子孙下一代。艺术品作为精神文化的最高层面,传承给下一代的不仅仅是物质金钱,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在传承中,很多人会拒绝金钱,但是没有人会拒绝文化。承载着思想与文化的艺术品传承给下一代,那传承的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选择收藏什么样的艺术品?
1,具有扎实功底,有着良好背景的艺术家作品
2,作品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的艺术家作品
3,创作的作品都是发自内心,不应付的作品
4,走向大众的艺术家,才是真正优秀的艺术家
画家与收藏家
赵钲
画家笔墨当随时代变迁,与时俱进。当年齐白石初到北京,画的是八大山人的翻版,孤寂的画。在市场上卖不掉,是陈师曾拿了海上吴昌硕的真迹给他临摹。衰年变法才自创了“红花墨叶”浓烈的艺术形象,享誉日本,得了画款,在北京还买了房子。当时的上海,是开放的外阜,最早受到西方的影响,传到画界的是对自然的视觉改变。产生,光影色彩的效果。从任伯年到吴昌硕大胆使用色彩。笔酣、墨饱、色浓,这正是符合了时代的精神。也表达画家本人运势的兴旺发达。其作品风靡市场,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有朋友说:现在电视都是彩色的。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画中肯定要有颜色。这时候,作为画家就要把握好,既要有笔墨有色彩。构图饱满,又必须色不碍墨。志趣高洁,才能创作雅的作品,行里,群众都能接受喊好。
买字画的藏家,初挂于堂上,以显示自己有文化,后来接触欣赏多了,就有了鉴别好坏真伪的本领。对一个书画家的作品要具备“精、真、新”。是指作者一生的精品,是真迹,还要是近期创作的。一幅画的赏析,远看构图,气韵,近看笔墨、技法、题跋。再去了解作者生平、人品、画品。作出深层次的了解与研究。
书画家以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好作品。藏家初爱画上的色彩,继而更爱笔墨的神髓。让作品上的高雅气息陶冶自己的心灵,作品传之于后世子孙,发扬光大。
点击图片查看赵钲作品
艺品万家最受欢迎的大写意名家——金陵猴王 赵钲,写了一篇文章《画家与收藏家》,看到之后,很有感触。
艺术家面对大众,创作的终极目的,是让艺术品走向大众,一味的“曲高和寡”,只能自己去欣赏,属于自娱自乐型号的。面对大众,应付的作品,可能一时能感觉到很不错,但是经过时间的磨练,这样的“艺术家”是要被这个时代淘汰!
而赵钲老师的这篇《画家与藏家》中,也通过自己几十年的艺术生涯告诉大家:
买字画的藏家,初挂于堂上,以显示自己有文化,后来接触欣赏多了,就有了鉴别好坏真伪的本领。对一个书画家的作品要具备“精、真、新”。是指作者一生的精品,是真迹,还要是近期创作的。一幅画的赏析,远看构图,气韵,近看笔墨、技法、题跋。再去了解作者生平、人品、画品。作出深层次的了解与研究。
总结下来就是:
1,多看,多了解
2,收藏作品要选择精品
3,鉴赏作品:从构图,气韵到笔墨,技法,题跋,还有了解艺术家
与您一起鉴赏作品
金陵猴王 中国美协会员 赵钲
点击图片查看赵钲作品
大写意名家 中国美协会员 崔子虎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
江苏花鸟名家 董伟荣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
中美协、央美博士后、博导 王雪峰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
苏轼后人 中美协 中书协双会员 苏金成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
中国美协会员 张瀚东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
中国美协会员 赵勇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