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羊羽:近代以来中国大陆艺术市场的演变及思考

博宝资讯
TIME|2022-06-07 12:23:38
270376
   
博宝艺术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资讯


西方艺术市场发展成熟且稳健,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在市场规模和交易份额在世界举足轻重。笔者想通过市场和艺术的关系来做一些梳理和探讨,想通过近代一百年来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演变,试图找出其特殊性及背面的深层原因。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的放开,市场交易异常活跃,改变了以前将近40年非市场化、国家垄断式艺术品市场的状态。特别是艺术品拍卖的出现,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逐渐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向国际市场接轨,艺术品实现了该有的市场价格。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和法国知名艺术机构Artprice联合发布了《2021年度艺术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纯艺术拍卖成交额逆势上扬43%,达59亿美元,超越美国57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总额占到全球的34.5%。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为全球最发达、最完善、最健康的艺术品市场呢?

   因为中西社会政治体制及人文历史背景的异同,还有消费心理及中国艺术品的自身特点,所以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具有鲜明自身的特性。笔者试着结合艺术家、艺术品市场、艺术受众及收藏投资者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着重于分析中国艺术市场的特性方面及其形成的原因。笔者将近代一百多年划分成三个时间段来回顾一下近代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1840年至194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碰撞,中国被迫开放市场。这段时期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是中国艺术市场一个繁荣期,也是收藏史上一个高峰期。清宫收藏的大量流出,中国文物艺术品融入到国际市场。同时也造就了很多重要私人收藏家。艺术品市场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苏州、广州等发达城市,在上述的一些城市里聚集着一定数量的古董书画店、南纸店、笔墨庄,在上海还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西式画廊,这些场所都有艺术品交易活动。以上海为例,自从开埠以来,商业发达,一时富贾巨商、旧族世家、洋商买办云集,市民阶层兴起,也使得大量艺术家在此谋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有书画篆刻名家数百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在此同台竞技。

   19世纪末中就有国留学生到欧美、日本学习西方艺术及西方艺术理论,不同艺术流派和理论也传入中国。在国内以上海美专为代表的新式艺术学校教育也出现了。职业艺术家大量出现并聚集。在北方有京津画派,上海有海派,广州有岭南画派。私立、公立美术院校和传统课徒教学两种教育模式共存。这个时期艺术家卖画可以通过画展出售,也可以通过在南纸店挂笔单来代售作品。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刊登润格,通过汇款邮寄交易。艺术家当然也可以私下和购画者直接交易。艺术家除了出售自己作品获利,还有的在艺术类学校授课或者自己私下授徒也能获得薪水或学费。所以这段时期艺术品交易频繁,艺术家也很活跃。欧美等博物馆出于对东方艺术品陈列收藏的需求,同时大量中国文物艺术品也流向海外。还有巨贾豪门或世家聘请一些书画家作为清客,为自己服务。





一九一九年八月,刘海粟联合丁慕琴、江小鹣、王济远等人在上海举办展览,展出五日,观众盈万。取得巨大的成功。参展的几位画家想效仿法国艺术沙龙将展览持续办下去,于是发起成立了天马会” “天马会是一个以西画为主的新兴美术团体, 受到西方绘画展览形式的影响。 天马会成立后做了一系列展览,至此中国开始兴起了艺术展览这种新式艺术活动。艺术展览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新兴的宣传和商业销售形式。

这段时期民间美术团体大量出现,美术类杂志也相继出现。艺术家有了很大的活动舞台,经常举办雅集和展览,出版画册,还有慈善义卖筹款等活动,利用新的形式宣传自己及作品。比如齐白石和吴昌硕就参加了在日本的中日书画联合展览,使自己在海外名声大震,画价随之水涨船高。




张大千1925年秋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首次画展。据张大千自述,这次画展共一百张幅,不分画别,每张画一律定价二十元银洋,而且订购的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一律以编号来抽签决定,各凭运气可见这种商业营销策略显然经过精心策划的,展览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上海宁波同乡会负责人李祖韩,是张大千红颜知己李秋君的哥哥。他是宁波籍旅沪商人中的骨干,也是沪上重要的艺术赞助人。李氏兄妹能成功运作画展与他们在上海滩的商业实力、社会影响力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展览上张大千的作品被订购一空,“全赖李府宁波同乡捧场”。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张大千的绘画水平和功力也是非同一般,但是他取得大名肯定跟商业营销和注重宣传是分不开的。

(二)、1949年至1992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一个重要分水岭。由于政治的原因私立美术学校和民间美术团体相继解散。私人画店、古董店由公私合营渐渐转为国有。由于政治和文化政策的原因,传统的权贵和文人收藏家群体及商人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兴市民收藏消费群体也渐渐消失。全国只有公办的美术院校或美术团体。中国画教学受徐悲鸿“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理念的影响,用西方造型观来改造中国画,中国画传统笔墨不受重视。西画教学受苏联影响很深,西方的美术流派和艺术理论是受到批判的,不能传入国内。艺术家基本是工作在美术类相关院校或国家筹建的美术协会、画院组织、美术类杂志社等单位,也有少数艺术家在博物馆或文史馆工作。艺术创作要为工农兵服务,要有政治意识。艺术家都是在工作单位上班,靠工资生活。这段时间没有独立的自由职业艺术家,上班的画家都是为单位或为国家作画。市场上艺术消费和收藏者极少,基本也就是馈赠交流,艺术家也不能私下卖画。

如果艺术家要用自己的作品换钱,必须通过国家专门设立的文物艺术品经营机构来收购或代卖。比如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各级文物公司或面向外宾的对外商店、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机构。在计划经济时代艺术家出售自己的作品,个人是没有定价权的,艺术品的价格也不由来市场决定。这个时期也没有以卖画为目的的画展,更没有私人画廊和艺术品拍卖机构。这些特许专营交易艺术品的机构主要是面对国内的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家收藏单位或面向一些高校为他们提供教研资料。私人购买艺术品或出售自己藏品也要去这种机构,私下买卖交易艺术品是违法的。其次是面向外宾、华侨富商,赚取外汇券。另外就是极少的一些喜欢文物艺术品的大学里高级知识分子和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因为有特权及较高收入,他们会到这些机构去买一些艺术品供自己欣赏研究。这些艺术品专营机构不会面向普通人,普通群体也很少去消费艺术品。所以这时期艺术品市场进入低迷期。这时期艺术家的生活很清贫,为了增加收入,好多艺术家画过为创汇出口到国外的行画,来贴补家用。





而境外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交易相对稳健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最开始在伦敦和纽约,后来发展到台湾,最后转到香港,香港最终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内地中国艺术品价格十分低廉,出现境内境外艺术品价格严重倒挂。当然文物艺术品当时是分级的,重要艺术品是一律限制出境的。有关系的人士利用出国机会将中国艺术品走私到香港乃至欧美的艺术品市场,能获暴利。收藏家张宗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香港开古玩店举步维艰,后向人借了10两黄金(当时约合港币2700元)与在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联系上,汇款3000元,进了一大批旧工艺品,倒卖到香港,从此发迹。

改革开放后,政策开始宽松,因为文物艺术品这种境内外的巨大价格差,促使一些国有文物公司开始学习香港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将拍卖这种国际通用的商业模式试水运用到内地的文物艺术品市场。

(三)、1992年至2022年。19921011日 由北京市拍卖市场主办的92北京国际拍卖会在北京21世纪饭店世纪剧场举办,是中国拍卖史上公认的第一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买家凭票入场,门票更是高达456美元一张。拍卖是面向外宾,香港、台湾、澳门一些大收藏家的参与对于这场拍卖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拍卖会共成交235.1万美元。同年8月,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在浦东注册成立,1993年举行了首场拍卖,取得巨大成功。此后北京嘉德、瀚海等拍卖公司相继成立。此后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摆脱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由卖方人为定价转到交由市场定价,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价格从此猛涨。同时各地出现了文物艺术品自由交易市场,如古玩市场、私人画廊、画店、古玩店等。大量职业艺术家出现,以北京为主出现了艺术家聚居地,从最早的圆明园附近,到后来的798、草场地乃至于后来的宋庄。艺术品市场从1992年开始发展到今天近30年。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市场化程度很高。艺术品的价格和几十年前比是产生了巨大提升。从早期以港台新加坡商人为购买主体,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内地商人企业家群体的兴起,逐渐以内地买家为主。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职业艺术品商人或投资人出现,出现了机构或公司化投资收藏、大量民营美术馆、博物馆成立。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非典结束后,中国艺术品市场迎来及九十年代之后的第二轮高速发展。随着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价格的进一步增长,使大量中国艺术品从海外回流,主要是从日本、台湾和欧美等地区,持续10年之久。





当下这个市场是艺术家们最好的时代,对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的交易已经没有任何限制,可以自由交易。艺术家在这个时代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市场的狂热,商人和藏家私下和画家大量订够作品。有的多画廊联合起来为了和艺术家谈到不错的价位,一起集资购买作品。艺术家也不停的参与商业活动和展览,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曝光率。艺术商人和画廊老板也在囤货之后不停包装、炒作艺术家来让自己手里的艺术品升值。拍卖公司也加大上拍的数量,不停策划艺术品专场。社会上热钱也纷纷投入艺术品行业。艺术品捡漏和暴富的故事经常上演。直至2011年下半年艺术品市场在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开始进入调整期。经历十来年的艺术品市场的调整,艺术品市场渐渐理性。买家也十分谨慎,在市场高峰期时达到的艺术品价格的泡沫渐渐挤出。尽管如此,乃至于在全球疫情情况下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大陆仍然是全球艺术品交易重镇。





对时下中国艺术市场的思考


(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有特殊性。1949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艺术品市场放开之前,这期间,从外部来讲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与海外艺术品市场是隔绝的,没有做到很好的流通,是属于封闭式市场。从内部来讲国内市场是行政主导的计划经济市场,并没有市场化。所以艺术品市场萧条,市场交易低迷,艺术品价格降到很低。

以拍卖市场为例,中国大陆从1992年才有了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据布赖恩.李尔曼特在《拍卖史》写到,早在1682年左右的伦敦就出现了拍卖会,虽然当时的艺术品拍卖仅占竞拍的一小部分。英国是最早开启艺术品拍卖的国家,定期的艺术品拍卖从十八世纪中期就开始了,苏富比成立于1744年,佳士得成立于1766年。西方艺术品拍卖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大陆的艺术品拍卖以30年走完西方两百多年的路程。必然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症状。比如市场非理性粗放式发展、赝品横行,虚假成交,买家失信等等。如果仅仅将计划垄断时期艺术品的价格与有了拍卖市场后这种补涨式的高价来作比较,以期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水平,或是强调这种投资高回报率,在市场逻辑上讲是说不通的。





(二)、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繁荣,拍卖公司数量众多。大部分公司都还是粗放式发展,以增加拍品数量和拍卖频率为主。以北京顶级的几家大的拍卖公司来说,都没有实现拍品的多元国际化发展。和欧美的乃至香港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业务相比,中国大陆的艺术品拍卖公司都是以中国艺术品为绝大多数,其中传统艺术又占到很大比例。202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拍卖成交总额为57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在2020年占据了全球76%的份额。所以说中国内地成为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还是有相当的路程。中国的买家也很少涉足外国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大量中国买家近些年到海外参加拍卖,出手阔绰,基本上是购买中国艺术品。因为中国的市场大,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是靠中国人自身的内循环。国外的中国艺术品渐渐都流向国内。而现在西方人也很少买中国艺术品,中国艺术品很难融入到世界市场,对于艺术品市场生态而言这不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三)、如果说中国大陆学习西方艺术品拍卖取得了市场的巨大成功,相对于这个二级市场的繁荣,画廊为代表的中国一级市场的发展确实严重滞后。在中国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并不多,大部分都是画店。这种画廊的商业模式在中国一直水土不服,很难发展。画廊从业者也主要最终通过拍卖会来套现实现最终利润。艺术家除了卖画给画廊老板也和拍卖公司直接合作上拍。





(四)、三十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确实高速发展了,也是艺术家最好的时代,但是也是一个没有出大师的时代。中国大陆的当代艺术家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极少。中国大陆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的购买群体及资本也没有很好的对艺术家创作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市场还是对所谓体制内、有官帽的艺术家十分青睐。艺术家也是一味迎合市场的相对低级的审美需求。

这也是中国艺术界一个特殊现象。以书法为例,一个中国书协主席的书法价格就是比副主席或理事要贵,而不是论艺术性的好坏来决定价格。这种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自古的官本位思想,艺术家在体制内获得越重要的职务,他掌握的社会资源就越多,越有利于宣传自己。市场对这类艺术家的作品的追捧,是因为它易于流通。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社交工具和雅贿的礼品。所以在中国出名的大画家不见得是艺术水平高的,艺术市场上卖的贵的艺术家作品只能说明他能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商业运作的成功。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市场也有很多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艺术家及其作品将被时代淘汰。

(五)、大陆的相关行政管理单位对于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文物局对拍卖市场的备案审查,一方面流于形式,其次是一刀切。政策缺乏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海关对于文物艺术品的关税政策及出入境管理也不利于境外文物艺术品的回流及一些国际艺术品的交易。市场管理部门或文化执法部门对艺术品市场上假货横行、拍卖上假拍、拍假、作价及买家不守信誉拖欠或拒付拍卖款等行为,在监督管理和执法上力度不够,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约束性和规范性的作用。



作者为中检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  王羊羽








关 / 于 / 我 / 们




        北京千渡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博宝艺术网),成立于2006年,深耕书画艺术品线上交易,自2016年开启了全民艺术新时代,它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理念,以飞速发展的网络科技为媒介,使得中国现当代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传承。公司践行“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宗旨,坚守“绝不以假乱真,绝不以次充好”的经营理念,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手段,让艺术品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在培育大众美育的基础上让艺术品进入真正的艺术消费市场。




   关注我们  


微信图片_20220623123515.jpg

(商务合作,业务咨询 扫二维码)



热门标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